中国海军第3艘航母“福建”舰正在紧锣密鼓开展试航前的测试工作,第4艘075两栖攻击舰已经正式下水,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中国海军即将装备第3艘航母和第4艘两栖攻击舰。
在确立以航母为核心组建航母战斗群和以两栖攻击舰组建两栖战斗群的兵力建设方针后,中国海军同步下水了大量的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以适应海军建设发展和快速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
面对压力巨大的战略需求,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兵力规模增长的同时,原有的编制结构已经不能适应中国海军的快速发展。
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中国海军形成了3大舰队拱卫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近海的战略布局,北海舰队的防务范围包含整个渤海和黄海的大部分。
东海舰队的防务范围涵盖东海大部分海域和台湾海峡,而南海舰队的防御范围北起北部湾、琼州海峡和台海以南,南至中国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涵盖整个南海海区。
军改以后,北部战区海军、东部战区海军和南部战区海军基本在原来3大舰队的基础上改编而来,三大舰队开始组建能适应远海作战的兵力体系。
目前,海军的下属兵力包含两大部分,一是执行近海防御任务的海军基地,二是执行远海作战任务的驱逐舰支队、常规潜艇支队和核潜艇基地等作战兵力。
中国海军已形成了3大舰队下辖6个主力驱逐舰支队的兵力格局,平均每个舰队下辖2个驱逐舰支队。
这6大驱逐舰支队是海军远海攻防、保护战略通道安全、封锁与反封锁作战的主力部队,比如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第45批护航编队就来自于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
已经归建的第44批次护航编队来自于东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海军6大主力驱逐舰支队都已经执行过多次亚丁湾护航任务。
中国海军的驱逐舰支队编制等级为正师级单位,下辖10-15艘左右的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由驱逐舰支队直接管理和指挥下属各舰,驱逐舰一般为正团级单位,而055万吨大驱有很大的可能性为副师级单位,护卫舰一般为副团级单位。
此前,中国海军的驱逐舰支队已经经历了一轮扩编,在本世纪以前,各大舰队只有1支主力驱支,后相继在护卫舰大队的基础上扩编成驱逐舰支队,不过现在,3大舰队6个主力驱支的规模似乎仍旧没办法满足中国海军的战略需求。
从054A导弹护卫舰首舰530“徐州舰”服役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以后,中国海军在此次大建设中先有服役了40艘054A护卫舰、25艘052D导弹驱逐舰和8艘055型万吨级驱逐舰等大量新型舰艇。
中国海军已形成了以三大装备为主体,四代装备为核心的装备体系,这些新型舰艇极大增强了驱逐舰支队的战斗力,也让驱支的规模越来越大。
由于中国海军面临着解决、南海岛礁问题、国土防御、保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多重任务考验,中国海军决定以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组建水面舰艇战斗群,这就需要规模庞大的水面战斗舰艇。
中国两大造船厂继续建造055型万吨大驱和052D驱逐舰,据称还有大概10-15艘新舰将加入到海军战斗序列。
在前30艘054A护卫舰交付海军驱逐舰支队,第31-第40艘054A护卫舰入列海军护卫舰支队后,中国开始发展在054A护卫舰基础上改进的054B新型护卫舰,已经有两艘同型舰艇下水,将陆续加入到海军战斗序列。
如果已经露面的055、052D驱逐舰和054B护卫舰入列海军驱逐舰支队后,中国海军驱逐舰支队的下属舰艇数量将再次刷新纪录,正师级的驱逐舰支队无法管理这么多的新型舰艇,也极度影响了海军的兵力结构优化。
我们可以来做对比,日本海上自卫队通用驱逐舰和防空驱逐舰等主力舰艇的数量在40艘上下,形成了4个列装通用驱逐舰、防空驱逐舰和直升机航母的护卫队群,护卫队群的数量稳定在10艘左右,兵力结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合理,能够执行反潜、防空反导等多种作战任务。
目前,中国海军拥有的054A护卫舰以上的水面战斗舰艇已达到了80艘以上,还将继续快速增长。
因此中国海军需要尽快成立新的驱逐舰支队来改善兵力结构,有必要再成立3支主力驱逐舰支队,达到3大舰队9个驱逐舰支队的规模。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海军舰艇战损、战备轮换、舰艇中修等等因素,海军拥有9个驱逐舰支队才能满足基本需求。
在战时,以三支主力驱支为基础组建多个水面驱护舰编队执行作战任务,以其余6个驱逐舰支队为基础组建8-12个航母战斗群和两栖打击群,三大舰队各自增加一个驱逐舰支队后,基本解决了现在的矛盾。
这样一来,中国海军的水面战斗舰艇的编制和数量结构明显得到了优化,可以更加好执行新时期赋予中国海军的历史和任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关注官方微信